您所在的位置:

20192302党支部第一党小组开展思政类书籍研读分享活动

  • 仇丁丁
  • Created: 2020-05-12

 

       2020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为加强广大党员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本领,纳米学院20192302党支部组织开展党员小书包活动。半个月来,各党小组纷纷采取举措,收获颇多。5月10日,支部第一党小组进行了思政类书籍研读分享活动,活动由党小组长窦家彬同志主持。

       胡栩豪同志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汇编》。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讲发扬钉钉子精神,是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将既定科学目标变为现实。谁都有梦想,谁都有干出事业的热情,但在大胆工作、锐意进取的同时,还应当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于国家,有了科学制定的规划和方针,还要有人执行并一以贯之地执行好。实绩不在于新规划、新口号,要多运用新思路和新方法,联系新实际。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于个人,成长成才贵在坚持,贵在将生活中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个小目标实现,就能稳步提升,不能空喊口号。联系我自身实际,在做学工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满足同伴们的真正学习和生活需求,不能单追求活动数量和种类。提示我个人需要勤思考,激发活力,提升凝聚力,自觉融入学院长期发展规划,将工作连成体系,让学弟学妹好接棒、接好棒!

 

 

       窦家彬同志认为《“中间地带”的革命》这部书为理解党和新中国的成长史提供了新的视角:“中间地带”一词指那些在地理、政治、国际战略等方面处在大国和集团影响之下的国家或地区。在本书中,作者想点明的一点是,由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产生不仅与党的艰苦奋斗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中国即处在美、苏、日等国的中间地带,这一视角是各种内因分析的很好补充。要全面审视中共革命的路途,就避不开苏联的援助、领导与干预,避不开美苏之间的合作又对立,甚至避不开抗日战争。如抗战后期,美、苏两国与国、共两党互相之间都有密切接触,态度频繁转变,中共的考量与政策也随之变化,美苏甚至还在1946年达成谅解,同意共同促进中国停止内战,实施民主政治,中共中央甚至准备交出军队、去南京中央政府了;但1947年美苏进入冷战状态后,中共又走上了武装革命之路。这种全局的视角也提示我们,决策当今中国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世界形势。

       卢辉同志读的《苦难辉煌》则聚焦于党的奋斗史中个人的精神,有这样的感想:该书叙述了长征前后的历史,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我们党早期的历史,加深了我对当时错综复杂、恢弘壮阔的中国革命的认识,同时,我感受最深刻的是书中描述的那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上所蕴含的改变与坚持、物质与精神、苦难与辉煌的辩证关系。苦难来源于物质的困难和探寻的艰难,而辉煌则来源于精神的强大和追求的实践。在现代生活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像最早期参加革命并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的革命者学习,保持真诚、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忘初心,坚定信仰,跨过一个个苦难的考验,走向自己的辉煌。

       何家琪同志在他阅读的书中体会到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与党员干部谈理想信念》一书中提到,党员干部要争做理想信念坚定的新时代奋斗者,经常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怎样奋斗来适应这个伟大的新时代。要恪尽职守、奋发有为,勇当时代的弄潮儿,在完善自我、矢志奋斗、创造幸福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变成支配外在行为的强大内在精神力量,净化灵魂,催人奋进。该书列举了诸多“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榜样典型的先进事迹,如“两弹”元勋程开甲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了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到天山脚下的红山口,凭着“我这辈子的最大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他一蹲就是20年,为发展我国核武器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还有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史事业的郑德荣,几十年来,他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的远大理想,把个人融入时代、将信仰融入生命,在知识的海洋里劈波斩浪,人生的征帆始终沿着正确的航向,留下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以及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车轮子县长”的兰辉,不忘初心和使命的他常说:“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都是小事。”30年扎根在基层、战斗在一线,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铸就了共产党人的钢铁脊梁。

       赵慧琦同志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了解了习总书记在知青岁月中是如何成长的:这本书通过一系列采访实录的形式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延安农村七年的知青岁月,从农村大队党支书到党的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军官到军委主席,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一定与他艰苦奋斗过的青年时代息息相关。其中,在王燕生先生的采访中,提到“习近平在插队下乡所经历的远不止身体上的艰苦和生活上的贫困,还经历了沉重的精神压力,父亲受到文革的迫害,母亲也过着挨批斗的生活,自己被扣帽子,被歧视。面对这些困境,这些迷茫,习近平没有被压垮,而是完成了一次次的脱变,从一个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成长为一个饱尝人生酸甜苦辣的青年。我觉得使人成长的往往不是从课堂里学到的知识,而是你的经历过的历练,没有天生伟大,只有在困境中的成长,所以可能正是总书记这些经历,使他成为能够带领中国走向新时代面对新挑战的伟大的领导人。

       毛冬冬同志则从我们每个平凡的党员出发,就《做最好的共产党员》一书发表了感触:书中那些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优秀党员事迹让我颇受教益。该书以生动活泼的语言、鲜活形象的故事、经典朴素的哲理,分别从忠诚、先锋、担当、奉献、求实、学习、创新、敬畏八个方面告诉我们应如何做好一名共产党员,书中例举的优秀党员都是普通人,有我们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优秀点滴使人萌发学习的动力。他们之所以做得更好,是因为他们.在处理问题、面临决择时,自觉超越个人情感,将对人民群众的服务与奉献,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如优秀党员援藏干部周广智,从发达地区的县委书记,放弃了回家乡泰州工作的机会,舍弃家庭温馨的生活,忍着强烈的高原反应和艰苦的条件,在曲水落实发展,带领百姓富裕起来。在疫情期间,也涌现了大批的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让我深受感动。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想在今天的日子里,会严格要求自己,坚定政治立场,对党无限忠诚,脚踏实地,不断学习,为伟大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读书不仅是每个人应该培养的兴趣,也是对党员的要求: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尤其是思政类书籍,将使我们常反思、常勉励。

(图文 窦家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