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两弹一星精神,锤炼党性担当——纳米学院20252302&2303班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纳米科学与工程学院
- 创建时间: 2025-11-03
2025年11月1日下午1:30,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学院20252302与2303党支部全体党员怀着崇敬之心走进“两弹一星”纪念馆,以“传承两弹一星精神,锤炼党性担当”为主题开展党日活动。在两小时左右的沉浸式学习中,支部成员先后深入S1试验区、S2试验区,在历史旧址与珍贵展品中感悟“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内涵,强化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探访S2试验区:致敬氢弹研制壮举,传承“无私奉献”的党员担当
下午1:50,支部成员首先踏入S2试验区。这里以“核事业从零到一的攻坚之路”为展线,通过文物陈列与场景复原,立体呈现功勋科学家的奉献历程。序厅的环形屏幕上,国家领导人视察科研工作的影像资料循环播放,其中毛主席视察原子反应堆模型的珍贵照片直观展现了国家对核事业的战略重视,而周总理宣布氢弹爆炸成功的历史画面让在场成员深切感受到那段岁月的激昂与自豪。
核心展区内,一组展品串联起氢弹研制的关键节点:展柜中层层叠叠的理论计算手稿墨迹虽淡,密密麻麻的公式推导却记录着科研团队的昼夜攻坚;旁边并列的计算尺、手摇计算机等简陋工具印证着他们在西方国家封锁的困境下,以原始设备完成海量数据核验的艰辛。
支部成员久久伫立在展品前,深刻体会到“无私奉献”从不是口号,而是一代代功勋用行动坚守的精神品格:有人为科研隐姓埋名,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有人为使命挺身而出,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战友。大家轻声交流时表示,从S2纪念馆的展品中,更清晰地读懂了身为党员的责任内核——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才是对“初心使命”最真切的诠释。
走进S1试验区:追溯火箭攻坚历程,感悟“自力更生”的党员本色
下午2:20,支部成员离开S1试验区,前往聚焦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的S1试验区。作为我国早期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研发的核心阵地,这里保留了与火箭试验直接相关的关键设施——抽真空装置与试验用发动机。
展区中央,一套庞大的抽真空装置格外醒目:金属罐体表面虽覆着薄锈,但顶部的压力仪表、连接的管道仍保持着当年的工作形态。支部成员俯身看着观察窗,仿佛能与当年研发团队隔着时空对话。装置旁,第一代火箭发动机静静陈列:金属外壳上的燃料喷嘴仍留存着试车时的高温痕迹,发动机底座的固定螺栓孔清晰可见,见证了上百次点火调试的艰辛。
支部成员围绕抽真空装置与发动机有序参观,指尖轻触设备表面的岁月痕迹,深刻体会到“自力更生”的重量——没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就靠研发团队手动把控每一个参数;没有成熟的技术方案,就靠团队成员反复试错、总结经验。从这两件核心设备里,大家看到的不仅是我国火箭技术的起步印记,更看到了老一辈党员“啃硬骨头”的韧劲,这种“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的精神,正是新时代党员面对科技挑战时应当传承的初心力量。
集体学习强党性:凝聚共识践初心
在返程的道路上,支部成员达成共识:要以“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为榜样,把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诚,转化为学习科研中的专注与坚持,在各自领域踏实钻研、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下午3:10,主题党日活动圆满落幕。支部成员带着满满的感动与思考离开纪念馆,让功勋精神在新时代的青年党员身上延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