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学院2302党支部第二党小组开展“我了解的扶贫故事”线上交流会
- 田晨阳
- 创建时间: 2021-02-02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关键之年,为了讲好扶贫故事,共同见证脱贫成果,1月31日,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2302党支部第二党小组开展“我了解的扶贫故事”线上交流会本次会议由小组组长范钲威同志主持,党小组全体成员参会。
会议伊始,范钲威同志首先为大家带来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最新成果的梳理与介绍。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就:贫困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脱贫攻坚任务接近完成。他讲到,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包括那些未摘帽的,属于困中之困的“硬骨头”;新冠疫情带来的新的脱贫挑战等。范钲威说:“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越到这种收官阶段,我们越是要严防一些地方脱贫工作获得阶段性成就后工作重点转移,导致脱贫后返贫的现象发生。”
范钲威同志带领大家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梳理
小组成员热烈讨论
之后,党小组成员以“我身边的脱贫故事”为主题,分享了在自己所生活的县市里面,发生在周围的脱贫故事。范钲威同志在分享中说:“我本科在四川上学,四川大凉山是最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是国家的‘三州三区’之一,当时我们学校为了对大凉山甘洛进行精准帮扶,购买了大量当地种植的土豆,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土豆宴。不仅让我们见识到了土豆五花八门的做法,也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土豆盛宴,同时也帮助当地处理了滞销土豆。另外,我们学校每年都派了许多支教团队前往大凉山区进行支教,为当地的孩子带去最先进的思想,助力大凉山区思想脱贫。”
张旭冉同志说:“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县城,不是特别贫困,也不是很富有,属于精准扶贫的中间地带,在这种情况下当地政府推行的仍然是具体到个人的精准扶贫。这里的扶贫工作部分由单位承担,一个单位承包几户人,针对性进行帮扶,也有帮忙宣传农产品或是直接捐款的扶贫工作方法。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交通方面,最早我们这里只有两条公交线路,现在已经有了二十余条,实现了村村通。在老家,扶贫工作要更明显一些,因为村里有很多老年人,所以除了修路,更多的是如直接的补助,如低保、建档立卡等政策。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政府还翻修了新房,扶贫成果比较显著。”
李华星同志也分享了自己家乡的扶贫工作。她说道,生活在家乡的老人和其他无行为能力者,大多数都有低保,像她奶奶这样86岁高龄的老年人还会另有一份保障。其次,老家的老房旧房危房由政府出资都已经翻盖成新房,卫生也越来越好,这些政策都让她切身感受到了扶贫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
吴波同志则谈了谈她体会到的扶贫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分享了她了解到的一个扶贫故事。她说:“我想分享的一个扶贫故事就是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等创办了一个科技小院。科技小院会组织师生驻扎到特定的贫困村,分析该村的发展问题,利用科学技术帮助农民解决发展中实际问题,培养农业专业化人才。教他们技术,帮助扩展销售渠道,用这种方式带动贫困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这样不仅使农民增加收入,还创造了很多工作岗位,留住了外出务工的人。我感受到精准扶贫其实很不容易,需要我们的扶贫工作者求真务实,踏踏实实走进每家每户去做工作,真诚耐心地沟通,了解真实需求,解决实际问题。那些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实实际际为农民解决问题的科技工作者真的值得我们敬佩。”
周登凤同志分享了爷爷住院期间享受到的申请办理慢性病卡,农村医疗保险等政策。她说现在国家对农村人的保障制度越来越好了,我们国家虽然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全部报销,但是近些年来的扶贫政策也相继出台,切实的保障了普通百姓的利益。这几年来,村里也进行道路、桥梁建设,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况得到了改善,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也不用再为自己的生计而担心了。
会议最后范钲威同志对本次学习做出总结。他谈到,经过本次线上的学习交流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精准扶贫工作切实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作为学生党员,我们虽然不能前往一线进行扶贫的相关工作,但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例如去偏远地区支教,购买山区农产品等方式,为脱贫工作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图 / 李华星 文 / 周登凤